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采取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包装联合会是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印刷业总体产值稳步增长
我国印刷业可分为出版印刷、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等,得益于国民经济、文化市场的刚性需求以及全球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我国印刷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企业年度统计数据,2011-2015 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印刷行业已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我国印刷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程度较为激烈,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印刷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裕同科技、紫江企业、合兴包装、吉宏股份、界龙实业、东风股份、劲嘉股份、盛通股份等20 多家企业。印刷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多在20 亿元左右,相对于万亿市场总量来说体量较小。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企业年度统计数据,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共有印刷企业10.4 万家,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竞争激烈。从企业规模上看,印刷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市场份额规模优势并不明显。2011-2015 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790.61 亿元增加至953.2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6%,低于印刷行业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6.70%的水平。
市场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我国的印刷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各有特色,如报纸印刷、烟标印刷、标签印刷、票据印刷等,一般的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企业亦星罗棋布,同时存在数量庞大的中小印刷企业,产品同质化较高,从而加剧了市场竞争。单一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10 家,单一从事包装印刷的企业有58 家,从事混合经营业务的有27 家,17 家企业涵盖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其他印刷等各个业务种类。由于同类型可供选择的印刷企业众多且方便选择,客户往往更关注印刷品本身而不是企业品牌,客户转移成本较低,客户黏性不高。
行业形成区域中心,区域化发展不均衡
从市场布局上看,印刷行业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三大地区形成了三大产业带。上述三大区域亦是我国经济较具活力的区域,印刷出版、食品饮料、日化等行业较为发达。另外,闽南地区、胶东半岛一带作为电子、轻工业的聚集地,亦聚集了较多的包装印刷企业。
百强企业中位于上述三大产业带企业数量常年稳定在70%左右,其销售占比接近80%。
作为印刷行业的第一大分支,包装印刷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如食品饮料、日化、电子通讯、烟草、医药、服装等领域,服务领域广泛,其发展与其下游服务领域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由于包装印刷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从而受到诸多地方政府的青睐,政策性优惠与扶持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销售收入自 2009 年以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 年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销售收入突破2,600 亿元,2009-2014 年,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具体销售规模及增长情况如下:
2011 年10 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并在印刷行业相继发布一系列绿色印刷相关标准,如《环境标志技术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二部分-商业票据印刷》、《绿色印刷-通用技术要求与评价方法》、《绿色印刷-产品合格判定标准》等,逐步在票据票证、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推广绿色印刷。此外,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绿色化,绿色印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要求印刷技术更加环保,包装耗材不断环保和节约,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可自然降解,实现无污染、低污染包装。
包装印刷行业仍然维持稳步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品质将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我国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并通过产业链传导进一步带动我国包装印刷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新兴行业如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电子通信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在此带动下,特定领域的包装印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总体上看,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且高端包装印刷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