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xi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8  浏览次数:411
核心提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印刷业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印刷供给质量和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关于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印刷业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印刷供给质量和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关于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1.产业规模继续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由8677.1亿元增长到11246.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9%,整体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全国印刷企业总量为10.3万家,从业人员317.6万人。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达到865.2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7.2%。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由2439家增加到3247家,产值占全行业的54.1%,全国已认定9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东部地区聚集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梯度转移的布局基本形成;出版物印刷保持稳定,包装装潢印刷快速发展,占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5%,高附加值印刷产品的比重逐步提高。

3.绿色印刷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绿色印刷成为行业共识,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实施领域不断拓展,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市场倒逼机制初步形成。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发挥了杠杆引导作用。近千家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部分企业主动实施清洁生产,12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印刷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4.内生动力得到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全国CTP装机量超过1万台,数字印刷机装机量接近9000台。传统印刷加快转型升级,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印刷与文化、服务等领域加快融合发展,印刷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00个。教育培训机制逐步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印刷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5.市场环境更加成熟。“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标准质量体系基本建立,宽进严管、依法经营、产品环保、践行标准、科学管理、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约程度仍然不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散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低端产能明显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价格竞争激烈。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数量占比仍然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骨干企业。

2.新的发展动力尚需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缺少投入,印刷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引擎尚未形成。

3.绿色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绿色印刷实施流程标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印刷产品环保质量不稳定,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绿色印刷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协同发展亟待加强,特别是加快源头治理。

4.综合管理水平相对粗放。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精益生产,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员管理等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协调,政府部门需要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5.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流失、招工难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缺口较大。企业扩大生产和融合转型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金融、贸易、IT等专业人才。印刷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有待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印刷业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持续深入推动印刷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随着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启动再工业化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多种商业模式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传统印刷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机遇。总体来看,我国印刷业的基本趋势依然向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印刷业作为提升商品品质的加工服务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面对人们更多、更高端的消费新需求,迎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机遇。

二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印刷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需要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加工环节向细分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实现持续发展。

三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东、中、西部地区协调梯次发展,产生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为印刷业培育了不同层级的发展空间。

四是数字网络技术裂变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推动传统印刷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新需求、新模式、新流程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是深化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密切两岸四地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印刷业深度融入全球印刷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参与国际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为我国印刷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动印刷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全面提升印刷业服务产业、服务群众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向印刷强国迈进,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在“十三五”期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初步转变。

1.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刷业产业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实现持续扩大。到“十三五”期末,印刷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数字印刷、包装印刷和新型印刷等领域保持较快发展,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稳步增长。

2.质量素质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刷业的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中低端过剩产能初步得到化解,技术装备、产品工艺、节能环保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印刷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3.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协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较强的韧性。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长三角地区对外高端加工服务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能梯度转移的水平持续提高。

3.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协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较强的韧性。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长三角地区对外高端加工服务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能梯度转移的水平持续提高。

4.结构调整优化。“十三五”期间,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中小特色印刷企业辐射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到“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60%以上,培育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印刷企业集团。

5.动力逐步转换。“十三五”期间,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显著提高,并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到“十三五”期末,绿色印刷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5%,数字印刷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智能印刷逐步推广,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研发中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